当前位置:法规与资讯  » 会员活动  » 循“数”知远 启数学智慧新航程——奉贤区宋丽梅汪卫华名园长工作室活动

循“数”知远 启数学智慧新航程——奉贤区宋丽梅汪卫华名园长工作室活动 

2025-10-29 09:50:5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儿童早期的数学教育能有效的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

wps1.jpg 

 10月10日下午,宋丽梅汪卫华名园长工作室特邀上海市特级教师、长宁区实验幼儿园陈青老师开展数学活动游戏化的专家指导,工作室所有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wps2.jpg 

 陈青老师带来讲座《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和路径浅析》,讲座中陈老师围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支持幼儿建构自己的思考”“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活动设计要素和路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活动实施要素和路径”三方面内容,运用大量实证案例强调了幼儿的学习是在持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新的经验来完成的;明晰了游戏化、情境、支架等因素在集体教中的重要作用;梳理了数学活动游戏化情境设计的四个思考和实施路径等,提升学员们理论水平的同时,丰富实战经验。

wps3.jpgwps4.jpg 

通过本次学习,学员们对于“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老师们将进一步明确数学活动设计的关键要点,形成对活动中支架设计、幼儿经验建构等方面的思考,收获专业成长的宝贵经历。

wps5.jpg 

 

思齐思言联合幼儿园——张青

聆听陈青老师关于集体教学中三个支架的问题思考,结合我园礼仪教育特色,我们需要在队伍建设中推动教师对情境、材料、互动支架的融合思考。专业引领层面,可开展“支架融合”主题教研,以传统故事绘本与礼仪教育的融合课例为载体。实践研磨层面,组织“三个支架”课例打磨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保障层面,建立“优秀课例”评价与激励机制,形成“以评促建、以赛促优”的氛围,推动教师主动思考,最终实现队伍专业能力与集体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思齐思言联合幼儿园——吴维维

通过系统学习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设计要素与实施路径,我深刻认识到,游戏化并非“贴标签”式的娱乐包装,而是基于建构主义、扎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支架”艺术。它要求教师同时扮演“设计者”“观察者”“对话者”三重角色:一方面把抽象的数学核心经验转化为隐性的、可体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我要做—我想做—我会做”的内在动机中经历同化—顺应—平衡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通过开放提问、多维表征、同伴协商,把个体差异转化为群体共享的资源,使“高水平说明—低水平操作”形成动态互补。让幼儿在“玩”中长出终身受用的数学心智与自由人格。

 

实验联合幼儿园——缪磊

在今天的讲座中陈青老师利用大量的实践案例为我们梳理了数学活动游戏化情境设计的思考和实施路径。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简单易懂为未来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后续我们会将所学所思化为实际行动,更加关注课堂管理、差异化互动和领域整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新经验,收获不同的成长体验。

 

邬桥幼儿园——夏丹萍

讲座中,陈老师从如何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路径,运用生动的教学实践案例,让我重新理解“游戏化”,操作过程不等于游戏、老师口中的“游戏”是不是真“游戏”;游戏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以及游戏情景设计四方面的思考:数学核心经验、幼儿已有经验、游戏玩法与规则、数学问题。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数学集体活动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更要关注孩子的游戏体验、课堂管理、幼儿的表达与讨论、个体差异与整体发展。这次讲座的收获不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是实践的行动指南。未来我会将这些思考融入园所的数学集体活动游戏化实践之中,顺应幼儿“以游戏为基本学习方式”的特点。

 

 

南中路·古华联合幼儿园——蔡丽丽

参加本次培训,我对幼儿数学集体教学游戏化有了清晰认知。其核心是基于建构主义,让幼儿在同化与顺应中主动建构知识,而非被动接收。设计时,游戏情境是关键,需结合数学核心经验与幼儿已有经验,嵌入隐性数学问题;玩法规则要贴合年龄,且关联教学目标,同时从材料、情境、互动三方面设计“支架”,适配幼儿最近发展区。实施中,幼儿“游戏体验”和灵活“课堂管理”是重点,更要多追问、鼓励幼儿多元表达与自主反思。这让我明白,把数学目标藏进游戏,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实现有效教学。

 

撰稿人 奉贤区宋丽梅汪卫华名园长工作室通讯员 胡霜洁 2025年10月11日


 

头条

推荐

热点